典当专区
典当公司鉴定评估该不该找“兼职”
发表时间 : 2014-11-20 浏览 : 89
行业发展、市场变幻……当前在典当业界中,不少人寄望通过与外界合作的方式,为自身拓宽出路。最近,有关“鉴定评估能否请兼职人员”的讨论被一些业内人士频繁提及。这种做法是否可取,对业务操作孰利孰弊,值得好好衡量。

  是一种有益尝试

  张曙(广州长寿典当行总经理):典当行请兼职人员来辅助鉴定评估,我认为是好事。因为从实际操作来看,随着行业的发展,业务的不断做大,仅仅依靠典当行来培养人才能力有限。这种背景下,寻求外援力量的帮助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,是一种有益尝试。而且这种做法之前一些地区的典当行都有所涉及。

  据我了解,典当行在鉴定评估环节中聘请兼职人员,目前以特聘、特邀的方式居多。例如在民品典当业务中,典当行经常要与珠宝、名表等打交道,有时候甚至还会遇到字画这样的古玩艺术品。当典当行的业务人员对于真伪、价格拿捏判断不准时,便会请这些特聘、特邀专家出面帮助解决问题,使资金安全得到更有力的保障。

  当然,通常典当行在选择这样的合作对象时,不可能“道听途说”就随便外聘,肯定要做到“有的放矢”,找那些知根知底、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士。而这些人本身就是某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,有的还是行业内的精英,假如典当行以专职的身份聘请他们,有可能人力成本太高典当行难以企及,换成以这种兼职的方式,不仅对于双方来说是“双赢”,对客户而言也表现出一种负责的态度。

  据我所知,在这样的“兼职”合作中,双方都会有“权责利”的细则规范。另外,还有典当行会考虑将鉴定评估业务进行“外包”,不过这是极少数,大多数情况下的“兼职”依然是前面提到的方式。

  应当力所能及做事

  倪曦坤(中泰创展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):典当行的业务来源总的来说分为两种,一种是客户上门,也就是业内俗称的“直客”;还有一种是渠道业务,基本是个人介绍而来,典当行与中间人有一定的“劳务分配”,这种“中间人”实则也是另一种性质的“兼职”。

  而从民品典当业务的角度而言,它本来就是一项包罗范围很广的业务,典当行也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操作得“游刃有余”。对于比较冷僻的门类和当物,请外面的专业人士帮助鉴定评估,这种做法未尝不可,可被视为典当“兼职”的一种,而且业内也确实有人在如此操作。

  但是,这样的合作最关键的就是出现问题,责任如何定义与界定?之所以产生这种担忧多出于一些新成立的典当行,其本身专业度不强,影响力和品牌度不高,既难以吸引客户,也导致自身的业务量并不大。而外聘鉴定评估人员,本身是存在风险的。因为除了黄金,其他门类的当物几乎不可能有具体的价格标准,专业人士能够断定的是一个大致的价值范围,很多时候决定权依然在典当行经营者手中,要根据专业人士的意见来给出合适的典当价格,给低了客户不一定接受,给高了又可能给自身带来风险。

  也许有人会认为,典当行在外聘的合作中双方有合同协议,能够起到保障作用。然而在我看来,协议此类只是一种形式,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出现。

  因此,我建议典当行还是要努力培养自身专职的鉴定评估人员,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能招聘到什么样的人才、培养到什么样的阶段,就做什么层次的业务,这样才是一种实际而稳健的发展模式。

  关键环节不能靠“外力”

  梁爽(北京典当业研究人士):民品典当业务中,如何有效辨别真伪、准确估价的确是当前典当业发展值得重视、有待提高的一个方面,但我并不赞同由此而产生的“兼职”、“外聘”等合作方式。

  理由很简单,既然是合作,就会有存在利益关系。现在社会上的鉴定评估圈子鱼龙混杂,专家成“砖家”的例子并不少见。如果典当行将规避风险寄望在某一个人、或者某一家机构身上,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被动的选择,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,不利于自身发展。

  还有观点认为,外聘的专业人士名头响亮,能在无形中提高典当行的“档次”。但且不论“兼职”在帮助鉴定评估的过程中会否尽心尽力,如果碰到的是急用钱的客户,典当行拿不准,再求助“兼职”人士,一来一回到最后业务还不一定能做成,不仅耽搁了时间,而且未必就会给客户带来良好体验。倒不如典当行自己的鉴定评估人员能实实在在的把握好,即便拒绝收当也有理有据,更容易让客户对典当行品牌产生信任感。

  必须承认,当前业内人才缺乏是“老大难”的事实,“找兼职”事实上是一种“折射”。不过,鉴定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。所以我建议典当行与其把心思依赖到“兼职”头上,不如多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专职人员来规划好业务比重,如何寻找、培养与留住人才。同时,日常经营中哪些方面可以采用“兼职”,哪些是应当自我掌握的环节需要分清。总之,核心部分依靠“外力”甚至“外包”,我认为很不可取。